首页- 公司动态- 新闻中心

2022-09-01 来源:INDEMIND

2022中国机器人产业报告发布 企业如何应对新阶段下的增长与竞争?

随着技术迭代、需求爆发,服务机器人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的巨量扩张,吸引着资本不断聚集,企业数量指数级增长,然而新增企业带来活力的同时,企业间的竞争态势也在陡然加剧,在此背景下,企业的商业成功要素应该是什么?

8月21日,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圆满落幕。大会闭幕式上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中国机器人市场持续蓬勃发展,预计 2022 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174 亿美元,五年年均增长率达到 22%。其中,服务机器人有望达到65 亿美元。这意味着市场空间依然广阔。

在《报告》的【商业化篇】中提出,机器人智能化的发展目前经历了三个阶段,呈现出功能复杂化与整合化的趋势。阶段一,机器人的任务是代替人的手,工业机械臂是这一阶段的代表。第二阶段,机器人的功能更加丰富,能够代替人的手、眼、脑。第三阶段的复合机器人则实现多传感器融合,能够更大幅度替代人工。

当前机器人行业发展正在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发展。从商业角度来看,在当前行业的竞争态势和市场需求下,机器人企业实现商业成功离不开三个关键要素:产品好用、价格便宜、所在市场空间大。

• 产品好用:

机器人能够快速有效替代部分人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这要求机器人需要具备部署快、操作简单、稳定性高、环境友好性高等特点。

• 价格便宜:

从市场反馈来看,大部分的服务机器人价格基本在几万到几十万之间,实际人工替代价值不明显,而价格较低的机器人往往性能表现一般。想要价格低于同品类产品,便要求公司要具备优于同类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

• 市场空间大

从《报告》中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规模达到49亿美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65亿美元,到 2024 年,随着新兴场景的进一步拓展,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 100 亿美元。这意味着在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教育、公共服务等细分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以旁观者角度来看,这三点似乎并不具有多少难度,在固有印象中,这些不就是企业的“基本功”?

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商业的成功永远不是“1+1=2”,尤其是当前最前沿的机器人产业,作为技术驱动型产业,团队从0到1的建设开支巨大,且需要持续投入。在这样一个高投入的行业,没有企业能够保证自己率先跑出市场,一旦运营过程出现问题,前期投入大多会打水漂。

此外,产品的每一次升级、价格每一次下降的背后,需要企业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然而技术研发的门槛限制以及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会造成产品的研发周期大幅延迟,产品上线时间落后,从而导致企业错过抢滩登陆的最佳时间。

提升产品体验,降低价格的有效路径。

有需求,就有市场。机器人企业的焦虑,早已被AI技术供应商们“看在眼里”。随着一批批掘金者迈入行业,低门槛、低成本的技术方案逐步进入市场,机器人产业的桎梏正在缓解。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的机器人关键AI技术供应商,INDEMIND是其中的代表。

立足产业链最上游,INDEMIND在机器人的导航、避障、决策、AI交互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有着丰富的积累,且拥有面向机器人企业从0到1搭建产品的全栈式技术能力。在2021年,针对商用场景的应用需求,专门推出了RBN100商用机器人AI方案。

作为整体解决方案,RBN100商用机器人AI方案可为机器人提供导航定位、图像识别、路径规划、交互决策等多种必备核心功能,在应用表现上也有着独有优势:

• 适用性极强:

基于INDEMIND自然视觉导航技术,机器人可以做到商用室内场景全适应,做到不挑场景、无需调试,无论商场、酒店、餐厅还是医院,可以有效替代人工。

• 超低成本:

RBN100商用机器人AI方案本身最低可以下探到2千元以内,包含导航和电池的完整底盘成本则下探到5千元以内。结合相对成熟的作业单元技术,整机从立项到量产最快可以控制到2个月以内,平均可缩短6-9个月的研发时间,节省80%接近千万级的研发成本。

• 智能程度高:

基于INDEMIND立体视觉技术,结合决策引擎技术,机器人不仅可以实现主动智能避障、更新地图等,还可以进行人机交互,实现召唤、跟随等多种自然交互任务逻辑。

• 部署效率高:

搭载RBN100商用机器人AI解决方案的机器人产品可以免去预部署步骤,开箱直接使用,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自定义工作逻辑,操作简单不需要任何技术知识,普通用户即可操作。

需要提到的是,RBN100商用机器人AI方案是基于INDEMIND标准化框架,采用标准化系统(INDEMIND OS)+标准化模组套件(包含传感器、计算单元、控制硬件、底盘驱动等)的组合,搭配成熟的硬件参考设计,在应用上对于环境、功能、个性化需求及外观选择等因素的限制较小,场景适用性和部署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能够广泛应用各类商用场景,服务全品类机器人。

目前,INDEMIND已在商用机器人领域达成订单超2万台,单客户、单订单超过7000万,得到客户的普遍验证。未来,随着量产规模的上升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成本还可持续下探,且方案的智能化程度和产品体验也能不断提升。

上一篇:喜报丨INDEMIND荣获2023年北京市朝阳区创新型中小型企业认定 返回列表 下一篇:2022中关村前沿大赛人工智能赛道角逐,INDEMIND斩获第2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