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控制家居的“应声虫”。
随着ChatGPT等AI的出现,人们对《her》有了新期待。大家开始探索AI陪聊、AI心理咨询,甚至是AI男友/女友等等,而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属于机器人中的“小透明“,陪伴机器人首次站在了行业的聚光灯下。
尤其在刚刚结束的CES 2025,一群外观可爱、主打情绪价值的陪伴机器人,热度甚至盖过了人形机器人。TCL的分体式陪伴机器人Ai Me、Yukai Engineering的Mirumi和可爱小猫机器人Nékojita FuFu、萌友智能的智能宠物机器人Ropet、三星的滚动机器人Ballie等等,纷纷火爆网络,受到了行业内外的极大关注。
从市场数据来看,根据贝哲斯咨询,2023年全球陪伴机器人市场规模为750亿元,预计2029年达到3043亿元,2024-2029年CAGR为25.56%,呈现快速增长。种种现象和趋势表明,陪伴机器人正在成为新的行业焦点。
客观地说,陪伴机器人市场前景虽大,但目前的机器人产品距离好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只是从以往的智能音箱变成了会走的大玩具。
原因在于现有的大多数AI玩具、AI桌面机器人、AI陪伴机器人等产品功能较为同质化,均是以对话方式调用大模型,且很多仅仅是大模型“套壳”,无法提供真正的“情绪价值”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陪伴”。
陪伴机器人不应该只是控制家居的“应声虫”,而是应该成为用户的伙伴和家庭的“四分卫”。它应该具备优秀的交互能力、情感陪护能力等等。
让人惊喜的是,在CES 2025火出圈的那些陪伴机器人背后,产品力正在发生质变。如TCL AI陪伴机器人Ai Me,作为全球首款分体式人工智能陪伴机器人,不仅能实现与人的多模态自然交互,还能提供情感陪伴、智能控制家电等功能。同时分体式的设计,包含主体机器人和辅助设备,这种设计让机器人不再局限于某个空间,而是能灵活适应家庭的不同场景。Ai Me在现有的陪伴机器人产品中,可谓独树一帜。
值得一提的是,Ai Me也是INDEMIND和TCL合作的首款AI陪伴机器人。
想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类家庭成员”,它应该具备家庭成员的诸多“特征”。它不仅要能在纷乱的家庭环境中自由穿梭,还要能主动“察言观色”,看得懂动作,听得懂人话,识得了情绪,并做到实时反馈。
作为国内头部的机器人技术公司,INDEMIND不仅在导航、感知、避障等多种基础技术上有着行业优势,在前沿AI技术研发上,也有着丰厚的技术积累。目前,通过整合开发,在家用机器人领域,已推出适用不同机器人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家用机器人AI Kit」。
「家用机器人AI Kit」以具身智能为技术目标,设计了大脑+小脑的技术架构。多模态大模型作为机器人大脑(决策中枢),为机器人提供情感认知及决策交互能力,同时以INDEMIND 机器人FSD 作为机器人小脑(控制中枢),为机器人提供环境感知、运动控制能力。
• 在大脑方面(决策中枢):
为了解决人与机器人的交互问题,INDEMIND通过海量机器人数据对自研的AI模型进行了针对训练,能够为机器人提供包括语音、图像、文本等多模态的输入,使机器人具备情绪感知(面部表情)、表达感知(人脸识别)、行为感知(手势识别)、环境感知(构建家庭环境)、命令输入(语音指令)等多模态交互能力。
同时基于大模型技术,机器人还能模仿宠物的行为动作。
此外,随着使用数据的积累,还能对模型进行定期再训练,使机器人对行人行为、表情等的感知认知理解更符合客户的需求,贴近用户预期,形成非范式的定制化、个性化形式。
• 在小脑方面(控制中枢):
基于立体视觉的INDEMIND感知技术,不仅能让机器人精准识别家庭中的各种常见物体,进行场景三维重建,结合先进的VSLALM、避障等算法,还能够实时构建和更新三维语义地图,精准掌握家中的每一块区域,灵敏稳定地规避动静态物体,赋予机器人强大的基础运动能力。同时,INDEMIND感知技术还承担语音、动作、表情的获取与识别,提供交互输入。
在智能化功能方面,它还需要更多能力:
仅仅能跑会动还不够,还需它时而做个“跟屁虫”。INDEMIND自研视觉追踪技术,能够让机器人主动追踪人或宠物。即使出现行人局部遮挡、短时间消失、多人穿插等的目标缺少、消失及重新出现等情况时,也能进行模糊追踪或根据行人或宠物特征,重新寻找并匹配原目标,继续目标跟踪。
同时为了让你不再怕丢三落四,基于独有的AI识别算法配合三维语义地图,不仅能够主动帮你找回遗落的东西,还能帮你找到家人或宠物的位置。
而基于情绪识别能力,机器人能够捕捉用户的表情,并分析情绪,理解情绪,主动提供安慰或互动。且配合应用层的智能家居控制,还能够根据你的心情,营造不同的家庭氛围(如灯光、窗帘等)。
INDEMIND相信,伴随着AI技术的持续迭代,让陪伴机器人从单纯的任务执行者进化为满足人类情感需求的陪伴者正在成为现实。